8月12日,由清华校友总会主办,广东清大创新研究院、东莞市清华大学校友会执行的第九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东莞晋级赛(集成电路与物联网、数字经济)(下称“三创大赛”)将在松山湖鸣锣开赛。届时,一大批清华大学在研项目、清华校友创业项目、清华校友创办企业资源将汇聚东莞,掀起一股“清华热”。

这是松山湖第四次举办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往年吸引了超过300个清华校友项目、700多人次清华校友和60多个投资机构到莞交流,在推动技术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升级,促进东莞本地企业对接等方面开花结果,并以点带面向全球清华科创资源发出邀请、逐步建立联络。
“清华大学所有的科技资源都是对外开放、竞争性的,无论是对接专家老师,还是招引项目落地,只有‘1+1大于2’才可能达成合作。”广东清大创新研究院院长邬新国表示。为了推动清华创新资源与松山湖科创生态双向赋能,扎根东莞的十一年里,广东清大创新研究院逐渐摸索出了一条以赛兴业的特色之路。
“项目缺什么就补什么”
深圳雾曼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漫雾机是现代设施农业和养殖业杀虫杀菌的“一把好手”,核心技术伴生雾化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而就在2年前,这项实际应用领域极其广阔的技术还在实验室里,不知该走向何方。
“将先进技术转化成客户用得起、信得过的产品,每往前迈一步都要跨越一道生死关。”清华校友、雾曼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俞瑞芳坦言,连续参加4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为团队摸清战略方向帮了大忙。
具体而言,雾曼科技通过与清大创新研究院的全资子公司广东清大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大赛汇聚的全国顶尖创投机构共同探讨,拓宽了产业视野,从伴生雾化技术的发明者,成为了智能漫雾机的制造商,并在售卖设备和耗材的基础上推出植保服务和植保托管模式,解决了个体种植户对新产品效果和成本的顾虑;通过与清华校友合作,开拓了保鲜防腐等新业务,并借助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打造了整体解决方案,让机器变得“更聪明”。
在俞瑞芳看来,作为新型研发机构,清大创新研究院不仅是资源嫁接中心,校企资源丰富,可链接市场分析、团队管理、技术研发等清华人才,促成多学科交叉的项目合作,还提供资金和空间载体赋能,全方位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
今年,雾曼科技将从深圳搬入松山湖,打造“松山湖研发中心+全国多地服务网点”的运营模式。同时,顺利将产品卖到了温氏食品集团等行业头部企业,与山东寿光的130多家植保站建立了“植保服务+植保托管”的合作意向,预计将为8月播种的设施蔬菜、水果建起360°无死角的“防护墙”。
“项目缺什么,研究院就为其补什么。”邬新国表示,研究院的盈利模式通过成果转化和投资孵化,以股权增值为主,科技服务为辅,“我们不遗余力地帮助项目成长壮大,等到股权增值后再卖掉,转而孵化更多新项目,助力东莞产业发展,从而形成经营的良性循环。”
作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清大创新研究院累计引进和投资孵化企业150余家企业,累计实现产值超过400亿元,包括年销售超过10亿元的大型高科技公司6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其中2家企业成功实现上市,11家企业成为上市后备企业。
市场化运作链接全球清华资源
就在一年前,清大创新研究院还是清华东莞创新中心。更名的背后,是历时1年转企改制的完成,成为全市第一家转企改制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松山湖管委会发挥市场配置机制,充分授予清大研究院自主运营权利,延续与清华大学关联。如今,清大创新研究院以制度形式建立管理规范化、业务流程化、运行市场化体系,以责任目标引领业务开展,以绩效监督保障目标实现。在团队运营和地域限制等多方面“松绑”,业务触角可以从松山湖伸至全国、乃至全世界。
“现在,清大创新研究院可以更充分地以市场化的形式与清华大学的各类资源加强联系和合作。”邬新国表示。
行远科技是清大创新研究院改制后从外地引进的首批清华校友企业,今年参与清华三创大赛先进制造赛道的比赛,获得了全球总决赛十强。
该企业的核心技术索驱动技术源自“中国天眼”FAST项目,获得了中国专利银奖。产品柔性工业机器人构型独特,由纤细的复合高分子合金绳索替代常见的机械臂牵引末端执行器,通过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技术成果产业化推出,在产线上下料、高速分拣、搬运码垛等工业场景实现了高性价比的机器换人。
如今,企业已迁入松山湖,建立研发总部并完成了标准化产品定型,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并在今年获得了清大创投等投资机构数千万元投资,在清大创新研究院设立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创新团队,与东莞及全国家具、物流、汽车、化工等行业头部企业开展集成创新合作。
在邬新国看来,许多清华校友,尤其是海归校友在落地项目时,更重视科创生态对企业发展韧性和可持续性的滋养,松山湖具有独特色优势。
“松山湖本身是国家级科学城,拥有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装置、大平台,相比北上广深,这里的营商环境更加重视中小微企业,加之生态环境优美,背靠制造强市东莞,具有便利的生产配套,为项目的成长提供了一片沃土。”
本届大赛前期,清大创新研究院联系对接了清华大学和各地清华校友项目200多个,通过优中选优,选择其中10多个项目将参加清华科技成果路演,50多个新项目将到松山湖比赛角逐,20多个往届项目将参加对接会,与创投机构、政府、本土企业面对面交流,推进企业的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产业链与松山湖深度融合。
清华科创先锋“组团”赋能东莞产业
在大赛组委会的邀请下,8月11日,紫光展锐、格科微电子、博芯科技等多家清华校友担任主要负责人的集成电路领域上市及优质企业代表、清华大学教授,将与优利德、大族粤铭、大普通信、雄盛激光等10多家东莞电子信息领域的头部企业交流技术难题,对接市场资源,促成清华大学成果及校友企业与东莞企业产生合作。
本届大赛将举办10多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搭建技术对接、成果落地、创业交流、招商引进、资本合作、产业赋能、对外宣传的平台,计划在8月和10月开展。
作为“集成电路与物联网”及“数字经济”两大赛道的赛事举办地,东莞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和热切的市场需求。
目前,东莞拥有制造业企业约2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约1.38万家,制造业体系涵盖34个工业大类、涉及6万多种产品,形成了万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5千亿级的装备制造集群。在智能移动终端、智能装备、泛家居等领域,东莞培育形成了三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清华大学则是我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集成电路领域已培养毕业生超过8000人,孵化出紫光展锐、紫光国微、兆易创新、长江存储、韦尔股份等头部企业,俨然成为中国的“造芯孵化器”。
为精准链接领军企业资源服务本土产业,大赛前期,清大创新研究院调研发现,目前东莞有超200家企业与由清华校友担任主要负责人的集成电路企业有合作,于是正积极联系校友企业在松山湖设立子公司、联系点,助力两大赛道项目与东莞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借助三创大赛的平台,越来越多的清华大学优质项目正成建制地被联系、对接、招引至松山湖,助力东莞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