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5+3”多元解纷模式,优化“协同解纷”机制,创新“智能解纷”模式;成立全省首个金融纠纷调解中心、科创金融司法服务站;成立东莞市首家税费争议调解中心、首个优化营商环境党员服务站,3年间调解金融纠纷约5.9万件......这些,都是东莞第一法院金融专业法庭——松山湖人民法庭相关的工作成果。
在几年的探索中,松山湖人民法庭不断探索多元解纷“良方”,在将矛盾层层分流、源头化解、基层化解的同时,展现了金融调解促进经济发展的深度和服务民生的温度。
有深度的调解:
让濒临破产的高新企业起死回生
2021年,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园区某科技公司董事长张波(化名)因和他人合伙投资失败,连本带息欠下了7000万元的巨额债务,债权人将张波诉至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并胜诉。进入执行程序后,东莞一法院指派辖区内的松山湖法庭负责开展强制执行工作。张波名下的多套住宅及该科技公司50%股份的财产,早在本案一审期间,便被债权人申请冻结。参照一般的做法,时任松山湖法庭执行法官施鑫钢只需依法对债务人的相关资产进行估价并拍卖后,将所得款项用于偿还债权即可。
然而,施鑫钢在深入该科技公司内部调查后发现,该公司是某国际知名公司的一级供应商,核心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汽车的生产,在电池行业及新能源领域里具有重要地位。明明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未来一片光明,却因突然的变故倒在半途中,施鑫钢觉得很惋惜:“这么有潜力的企业,法院应该帮一把。”但这样做,又可能会引发申请执行人的不满,甚至产生信访风险。
“既要平等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要审慎采取查冻等强制执行措施,力促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实现案件办理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施鑫钢心中暗暗拿定了主意。
之后,施鑫钢与双方进行了反复沟通。一方面要求张波尽最大可能去偿还债务,另一方面反复做债权人的工作,尽力让他们清楚:在当时的情景下,张波持有的该科技公司50%股份并不值钱,即使拍卖成功,也远远挽回不了债权人的损失,还让市场潜力巨大的该科技公司失去壮大发展的可能性,所以不如再给张波一些时间,让张波去寻找融资渠道。
为了给予债权人更多信心,帮助他们挽回损失,在张波名下的诸多财产中,法庭优先查封了房产和存款,并第一时间将账户内30多万元的存款偿付给了债权人,暂时安抚了债权人迫切想要获得赔偿的心情。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次调解,债权人意识到该科技公司具有东山再起的能力,同意了法官给出的“活封”建议:给张波一年的时间去融资还债。
2021年9月,好消息传来,苏州一家企业抛出“橄榄枝”,从债权人手里收购了张波的债务,随后又给该科技公司注资近6亿元。事实证明,施鑫钢“放水养鱼”的工作思路,不仅保障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也救活了被执行人的企业。
据了解,张波的公司目前产值达20多亿元,正在启动上市程序,如果一切顺利,估值可达300亿元。“要不是法庭积极协调,我已经倾家荡产、无家可归!”企业“起死回生”的经历,张波感慨万分。
从负债7000万元到产值20多亿元,松山湖法庭的这桩调解,给张波的企业重塑了一个向上发展的“拐点”,也为金融调解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地方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探出一个难得的深度。
有温度的调解:
让因病致贫的家庭重燃希望
市民袁先生最近的境遇可谓是“雪上加霜”:他因尿毒症晚期生活难以为继,无法偿还某银行的住房贷款,某银行经催收未果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偿还借款本息、律师费和诉讼费等因实现债权所支出的所有费用,否则银行有权对案涉房产行使抵押权,并就所得价款优先受偿。
松山湖法庭金融纠纷调解中心的调解员接手案件后调查发现,袁先生在2023年12月之前的信用状况良好,没有出现逾期不还款的情况,此后才连续多个月不还款。于是,调解员拨通了袁先生的电话,向其了解情况。
“我知道欠了几期房贷没还上,但我现在确实没能力偿还。”袁先生颇为委屈地解释。2023年8月,他确诊尿毒症晚期,每日都需要前往医院进行治疗,隔一天就要进行一次血液透析,身体每况愈下,无法继续上班,繁重的医疗费已经令其不堪重负,更别说偿还每月房贷。“我想将房子卖了还银行的钱,剩下的用来治病。”袁先生表示。
在了解到袁先生的真实情况后,调解员积极与银行沟通协商,建议银行尽可能减免其他剩余息费及律师费,并协助其出售房屋。最终,双方当事人通过线上达成和解协议:银行方面同意袁先生只偿还本金,减免其他剩余息费以及律师费,并协助袁先生出售房屋。袁先生也同意将房产交由法院拍卖,以偿还银行欠款。
如今,袁先生如愿清偿了个人全部债务,他特别感谢法院及时帮忙解决他的烦心事,他才能安心养病治疗。
“扶危济困,救助弱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桩调解在银行政策范围之内,对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进行适当的费用减免,减轻当事人的诉累,这种具有人性化的解纷方式更加彰显了“服务民生”的重大意义。
张弛有度的调解:
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
2020年以来,部分中小微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经营不利等问题,松山湖人民法院积极发挥司法能动作用,以张弛有度的调解将矛盾化解,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
2022年8月,一家上市公司被要求补缴近300名员工共计500多万的住房公积金,此时企业恰逢发展瓶颈期,资金无法周转。这一补缴公积金系列案落在了东莞第一法院松山湖法庭执行法官黄道东身上,一边是迫切需要保障近300名员工的合法权益,一边是护航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考虑到该案涉众、涉民生、涉上市公司,黄道东决定深入现场调查。
通过约谈和走访了解到,被执行人履行意愿较强,但因近期资金紧张,所以暂时无法一次性支付补缴,不过该公司主动报告有机器可供查封,想通过处置机器换取资金来补齐公积金的欠款,但在拍卖过程中又因无人竞买而流拍,机器变现受阻,执行款项无法到位,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这样的上市公司,法院应该帮一把。”了解情况的黄道东这样想。
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松山湖法庭依托东莞“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通过东莞第一法院与政府搭建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调配合、协同处置”纠纷解决渠道,联动政府多轮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就案件已控制的财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阐释说理。经法院多次调解,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并签订分期履行的和解协议,欠款由该上市公司分5年还清,第一期还100万,剩余400万左右分4年还完。该公司的第一笔款项100万已于集中行动期间径付申请执行人。
“对于这类愿意积极弥补过错,主动履行法律义务的被执行人企业,法院应该帮助其重塑信用。”黄道东说。鉴于该公司的诚信履行行为,在征得申请人同意的情况下,黄道东于2023年10月25日为该公司解除了限制消费和失信名单,帮助企业重塑社会信用,让企业恢复正常的生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