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松山湖,来自中央和地方的数十位主流媒体记者去往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深入挖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与发展经验。
“高铁的车轮在行驶多少里程后需要更换,以防止因为材料疲劳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中科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总指挥陈和生介绍,中国散裂中子源就像一个超级显微镜,可以帮助人们“看”到物质的微观结构,这一能力就可以解决高铁车轮多久需要更换的课题。
据介绍,2011年10月,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式动工;2018年8月,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一期工程主要建设1台8千万电子伏特的负氢离子直线加速器、1台16亿电子伏特的快循环质子同步加速器、2条束流运输线、1个靶站、3台谱仪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和土建工程。
中国散裂中子源自正式运行以来,装置运行可靠稳定,目前已完成9轮开放共享,完成了超过1000个科研课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科学成果。
据了解,中国散裂中子源也在积极推动相关技术成果转化。陈和生介绍,硼中子俘获治疗肿瘤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BNCT项目)作为推进中国散裂中子源技术产业化的第一个项目,已成功研制出样机。
目前,中国散裂中子源在积极推进二期建设的同时,正加紧与东莞理工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工信部电子五所、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中山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同推进8条合作谱仪建设。
2021年10月,中国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与东莞理工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共建的多物理谱仪正式投入运行。截至目前,8台合作谱仪已有2台建成,4台成功出束。
陈和生表示,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如期建成并运行,成为了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最主要基础设施。
“建园20多年来,我们坚持科技共山水一色,一张蓝图干到底,走出了一条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松山湖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委员梁展鸿表示,2023年,松山湖科学城围绕打造引领东莞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的使命定位,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人才集聚等方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下来,松山湖将进一步巩固大科学装置集群化发展的重大优势,营造浓厚科技创新氛围,高水平提升城市品质,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统领,不断提升松山湖的科技创新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