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要闻|东莞松山湖:创新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2-12-08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
- 【字体: 大 中 小】
12月7日,东莞市2022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动工,包括莞深和常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华为松山湖团泊洼11号地块工业项目、松山湖科学城国际人才社区等一批重大项目集中进入施工建设阶段。
据统计,第四季度东莞全市计划新开工重大项目85个、总投资达1400亿元。33个原计划明年上半年开工的重大项目提前动工,将有效支撑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作为东莞举全市之力打造的高质量发展引擎,今年以来,松山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抢抓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的国家战略布局先机,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初步构建起从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到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创新生态,正加速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落地,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助力东莞这座制造业之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动能全面焕新。
创新“密钥”推动稳增长攻坚
12月7月,走进东莞海瑞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瑞斯”)位于松山湖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现代化制造工厂,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各条生产线均满负荷运转,一辆辆货车在基地门前穿梭不息。每天,以超临界流体发泡为核心基础所研制的新材料制品,通过这个投产不过半年的智造基地,被源源不断打包装进一箱箱货柜,漂洋过海销往全球各地。
在松山湖,企业出口“爆单”的火热场景,不只出现在海瑞斯。作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今年以来,松山湖积极用好国家、省、市各级政策机遇,积极引导制造业企业主动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融入新发展格局,帮助企业拓市场、保订单、增效益。数据显示,今年1—9月,松山湖实现进出口总额787.05亿元,同比增长13.8%,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近90%。
“创新讲究人无我有,同样讲究人有我快。松山湖的政府服务非常高效,基地从用地摘牌到投产仅用了1年时间。这让我们的产品研发完成后,能第一时间实现规模化生产,销往全球市场。即便眼下国外竞争对手已做出同类产品,但我们已抢占了发展先机,并在其他应用场景产品研制布局上又先行了一步。”
来到松山湖发展的14年间,海瑞斯董事长徐小军带领企业成功从一家传统化工材料贸易商,转型为新材料细分行业领域的隐形冠军。对于当地高效能服务的营商环境,以及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徐小军深有体会,也受益良多。重大项目建设期间,松山湖管委会指派专人全过程服务解决项目落地涉及的所有事项。“无事不扰,有需必应”的营商服务,让企业可以心无旁骛地谋发展。
几乎每周,徐小军都可以接到各种产业交流、创新对接的活动邀请,听到一个个在松山湖实现创新创业创富的动人故事。“这些高品质的活动参与和故事交流,让我们更加坚信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松山湖是一个可以让企业更优秀、人才更优秀的地方。”徐小军说。
从深耕技术创新到自主品牌出海,海瑞斯的成功无疑是松山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精彩演绎。
近年来,松山湖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的“4+1”现代产业体系,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今年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共同推动松山湖实体经济稳健增长,在东莞制造业发展曲线中划出了一道亮眼的轨迹。
一组数据颇具说服力。今年前三季度,松山湖GDP同比增长6.8%,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474.07亿元,同比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9.93亿元,同比增长10.4%,多项主要经济指标领跑全市,实体经济显韧性、见成色。
眼下,松山湖正加快推动形成以创新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的创新引领型企业梯次发展体系,全力支持华为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更多“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赋能先进制造。
重大项目是拉动经济发展、拉动产业链联动以及稳定投资的重要载体。从通湖礼廊二期加速建设,到松山湖科学公园奠基石广场有望春节前完工,再到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预计明年9月正式招生……前三季度,松山湖多个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条”持续刷新,完成投资超序时进度,持续为松山湖实体经济发展蓄能,推动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在2022年底迅速形成集中度和显示度。
这份成绩单是松山湖创新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好印证,功能完善、配套齐全,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链条,让松山湖的企业具备了“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独特优势。
创新生态支撑发展动能转换
近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SiC及相关材料团队的产业化公司中科汇珠完成1.5亿元融资,用于持续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张。
作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2018年引进培育的首批创新样板工厂项目之一,该团队专注于高良率低成本的碳化硅(SiC)外延片研发和高质量量产,其产业化公司中科汇珠主要产品目前已取得国内头部SiC器件企业的多轮流片验证,正在进行SiC外延生产线的规划建设。
今年以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驶入快车道。截至11月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27个创新样板工厂团队成立产业化公司40家,注册资本超3亿元,柔性电池、透明陶瓷、骨水泥材料等多个团队产业化公司完成第一轮或多轮融资。
随着全球制造业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松山湖诸多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故事“内核”,都来自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从我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完成重要科学实验,助力“嫦娥七号”未来探月“找水”,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累计承担、参与1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再到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项目近期交付启用……自2020年松山湖科学城被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以来,一系列大科学装置、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此加速布局建设,从创新层面助力东莞制造业构建起转型升级的“满天星斗”。
目前,松山湖拥有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11家、国家级孵化器15家、近30家新型研发机构,集聚54家上市企业及上市后备企业,布局于此的生物医药、新材料、集成电路企业均超过300家,已形成众创空间、专业孵化器、低成本空间和标准化厂房等多层次、全生命周期成长载体,为创业孵化、产业发展提供全链条成长空间。
一流创新生态的动能培育效应显而易见。以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为例,揭牌运营近两年,以链条齐全、配套突出全栈式创新创业环境,构建起高水平创新矩阵。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十余家高水平科研机构聚集发展,创新工场、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湾区声学实验室等公共平台以及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等优质创新创业资源赋能,使得该社区形成吸引创新人才与创新项目“强磁场”。
截至目前,社区累计引进各类人才超过2620人,常驻人员增长到近4000人,崛起了小豚智能、湃泊科技、广东科恒等一批实力派企业,成为珠三角高层次科研人员和科技源头创新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类似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加速动能焕新的改革创新再出发故事,正在松山湖科学城各个领域接续上演。
产业链协同力促产业集群进阶
今年11月,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印发《东莞市声学产业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将高质量建设东莞市声学产业创新创业综合体(下称“声学综合体”),瞄准声学经济新赛道,推动东莞声学产业高质量发展。
声学综合体由中科院声学所、中国声学协会联合松山湖、凤岗镇、寮步镇发起建设。项目以松山湖声学孵化中心为核心,在凤岗、寮步设立生产基地,计划形成“一中心、两基地”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打造声学产业生态圈。
“实验室将致力于深耕声学产业的团队孵化,为东莞声学企业研发的电声配件、电子产品提供缜密严谨的检验场所。”湾区声学实验室负责人恽毅表示,随着湾区声学实验室产业化持续推进,实验室有望为东莞声学产业发展提供全新助燃剂。
近年来,随着大科学装置大平台布局建设,华为等龙头企业持续迁入,一大批上下游企业随之而来,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在松山湖加速崛起,为周边区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如今,松山湖创新研发+周边各镇生产制造的组合并不鲜见,城市优质创新、产业资源不断为各镇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李群自动化研发重点布局在松山湖,制造环节则位于大朗;华勤通讯华南研发中心扎根松山湖,同一集团旗下的东勤通讯落户东坑,瑞勤通讯落户塘厦;总部位于大岭山的拓斯达,在松山湖启动建设拓斯达研发总部基地……
从引领带动到协同并进,松山湖何以引领东莞制造业发展的提档进阶?
翻开粤港澳大湾区地图,松山湖位于广州、深圳两大都市圈之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最密集、自然资源最优越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松山湖持续发力推进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面向大湾区各主要创新平台的“一小时交通圈”和“半小时科研圈”,为各类创新资源、产业要素高效流动提供了基础条件。
以龙头企业串起产业链条,加速产业集聚,也成为松山湖打造高质量产业生态圈的关键一招。
自2005年首次投资落地,华为公司已在松山湖先后投资建设华为机器、华为大学、华为终端、华为研发实验室等项目。跟随华为的步伐,软件服务商中软国际、易宝软件、软通动力、华微明天等众多上下游合作伙伴也随之进驻东莞,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推动松山湖加速形成较为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华为+松山湖”,在推动科技、产业、人才联动发展等领域仍在持续探索。就在不久前,松山湖与华为云联合发布,将在松山湖布局建设全国首个开发者村,双方将依托华为云、鸿蒙等技术联接企业,推动数字技术与东莞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东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产业基地为关键载体,聚链成群带动产业发展。近年来,作为推动未来区域经济增长“加速器”,产业集群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
2021年,东莞全面布局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构建起“空间+基金+政策+服务”的产业培育发展体系。其中,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方向的产业基地均布局松山湖。
今年9月,位于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三生制药生物制品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一期生产楼正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12.5亿元,项目建成后5年内将实现年产值超10亿元。
作为国内创新生物医药领域的先行者,广东三生制药项目在松山湖加速跑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公司负责人曲和之介绍,三生制药项目是三生制药集团在华南地区的重要战略布局基地,“在项目建设中,企业享受到了购地优惠等政策,同时,绿色通道为项目缩短了审批时长”。
这是松山湖生物医药行业厚积薄发的一个缩影。如今,光大半导体、东莞生物技术产业大厦等大项目、大企业正加速涌入松山湖,松山湖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全面提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随着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虹吸效应愈发凸显,松山湖将进一步联动东莞周边区域,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形成共促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