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松山湖始终致力于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以开放的胸襟走向世界。
从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等一批“国字号”牌子,到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帮助220个台湾项目落地,累计营收超1亿元,再到松山湖双创基地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双创基地(全球化创业方向)……一连串亮眼的成绩,记录着松山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决心与努力。
放眼未来,“开放”仍将是松山湖在新赶考路上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一大优势。松山湖正以更高的站位、更广阔的胸襟,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速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在东莞开放发展格局中继续扮演战略领头羊。
搭建“国字号”开放平台
推动外贸经济迈上新台阶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松山湖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在扎实推进对外开放发展的十年间,松山湖外资外贸稳质提升,开放平台得到进一步完善,一系列对外开放成果竞相涌现,持续为松山湖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2019年,松山湖电子信息基地被授予“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电子信息)”牌匾,成为该批次广东入选的5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之一。在过去十年的发展周期中,该基地相继引进中科院云计算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等几十家新型研发机构,有力推动松山湖成为东莞外贸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拉动松山湖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
目前,松山湖已集聚以华为终端、华为机器、生益科技等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上下游企业1000多家,涵盖移动通信网络、智能终端、光电、新材料等众多领域,产值5亿元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全部设立了研发中心。
越是困难当头,越要扩大开放。近年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对外贸易受到冲击。
松山湖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市、园两级领导频繁带队走访园区重点外贸型企业,园区派遣专人驻点提供企业服务,全面推动外贸企业有序满工满产。一系列兼顾当下又着眼长远的政策举措,为推动外资外贸保稳提质提供了源源动能。
今年上半年,园区实现进出口总额为511.9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出口总额315亿元,同比增长11.6%;进口总额196.9亿元 ,同比增长30.7%。
以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华贝电子主营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智能产品研发、制造,今年上半年,该企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外贸订单保持增长,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在稳住外贸经济指标的基础上,松山湖还推动园区外贸结构升级。去年年底,松山湖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入选广东省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名单的园区,旨在打造数字服务出口支撑平台,推动数字贸易和数字服务出口蓬勃发展,力争2025年实现数字服务出口占外贸出口比重达到30%以上。
在困难多、挑战大的情况下,松山湖对外贸易、平台建设交出的亮眼成绩单,展现了开放型经济的强劲韧性。
松山湖开放之门还在越开越大。进入发展新阶段,东莞已提出,松山湖仍将是东莞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排头兵,融入“双区驱动”战略的领头羊。
今年5月,《东莞开放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开放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规划提及,东莞将有力推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在松山湖等区域优先打造一批高质量对外开放合作新平台,高水平建设外贸先进产业集群;同时,推动松山湖北站核心商圈等全市高质量消费空间建设,全力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科技对外开放走在前沿
打造科技创新一流生态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从发达国家科技创新经验来看,科技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必然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
“十年磨一剑”。从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发展,到华为等龙头企业云集,再到中国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大科学装置源头创新引擎发动……过去十年间,松山湖科技创新蓬勃发展,这背后离不开城市独特的创新创业环境加持,更是松山湖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流,打破区域壁垒、实现创新要素流通的结果。
特别是2020年底松山湖获批第三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全球化创业方向)以来,松山湖牢牢把握“双区”建设重大机遇,聚焦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通过“育生态、强创新、促创业、搭平台、优环境”等举措,促进境内外高端创新创业资源集聚,加快培育新动能、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流的开放创新生态,也成为了松山湖吸纳四海英才的“金字招牌”。2017年8月,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一年后,正式通过验收。装置从无到有,遇到的困难数不胜数,捷报更显激动人心,引起海内外科学家的热切关注。
“我决定来东莞就是因为中国散裂中子源。”外籍科学家马修曾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此前在美国橡树岭实验室工作多年。2021年,受邀于老同事童欣,几经思考,他选择了赴约。“他很支持我的研究,能给我提供研究所需要的人手、实验室和资金。用童欣的话说,我们要携手推动中国中子源技术的进步,希望我们能研发出顶级的中子极化技术。”
时至今日,松山湖初步形成了大科学装置、重大科研平台、龙头企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高品质城市配套等高端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全球人才打造创新创业创富最优生态。
松山湖已集聚超过500家国家高企、30家新型研发机构、15家国家级孵化器,超过50名院士、27个省创新科研团队参与松山湖建设,为松山湖投身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关键承载。
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对于松山湖而言,在“双区”驱动、“双城”联动背景中牢抓科技创新“牛鼻子”,推动科技创新走在湾区前沿,有效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局,所带来的将不仅是“物理效应”,更是利好叠加的“化学效应”“乘数效应”。
《开放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东莞将进一步依托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大湾区大学等重大平台建设,引导外资企业加强与港澳等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对接与合作,构建技术联合攻关、成果多方共享的协同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立足松山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四大领域已有的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东莞还将进一步加快建设中国(东莞)知识产权国际运营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造覆盖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全链条服务,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打造创新创业“活力之城”
助力港澳台青年梦想生根
一直以来,松山湖与港澳台地区之间,人员往来频繁,产业合作基础深厚。过去近十年,松山湖凭借区位地缘优势、科技创新实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港澳台同胞前来大显身手。推动莞港澳台产业、人才交流合作,也成为了松山湖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使命。
2018年,江友斌、黄美娘夫妇带着人脸识别项目进驻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从初创时的几个人,到如今15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以及45人团队,黄美娘说,“这一切都离不开台青创基地给予我们的平台,还有一系列政策支持。”
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自2016年成立以来,迅速成为发挥东莞台商聚集优势、搭建两岸青年交流桥梁的重要载体,并于2020年4月升级为国家级众创空间。
截至2022年8月,该基地已帮助220个台湾项目落地松山湖,成功孵化项目33个,包括侑宸光电、芯诺电子、速测检测等优质项目。
近年来,松山湖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优势,着力打造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东莞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三大创新创业平台”,着力为外籍、台港澳籍创新创业人士提供优质发展平台;松山湖还通过优化出入境办事流程,不断加强住房、办理居住证等关怀性政策扶持,积极引进外籍、台港澳籍人士来湖创业。
就在去年,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已获评为首批省级“粤港澳大湾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基地按照“一中心多站点”模式,以松山湖人才大厦为中心基地,统筹松山湖港澳青年创业基地、松山湖国际机器人基地、松山湖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粤港澳科学交叉中心、松山湖华南创新研究院港澳创新创业基地等15个园区港澳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共约6.6万平方米,以政府为主导运营,引进、培育、服务港澳项目,吸引港澳青年创业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松山湖已累计汇聚海外人才超过3000人。目前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已进驻102个具有港澳籍或港澳高校教育背景的人才项目,汇聚港澳青年超过100人;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已引入台湾青年创业项目220个,实现台籍人才创业就业355人。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协同发展“一盘棋”加速布局,松山湖与台港澳等多地牵手合作的场景将进一步呈现。
东莞提出,“十四五”期间,将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为依托,加快建设两岸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进一步推动在松山湖科学城设立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孵化基地或技术创新转化中心,推动台胞台企更多科技成果在试验区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