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央视新闻联播《大美中国》广东篇播出,东莞松山湖精彩亮相。跟随央视新闻联播的镜头,松山湖科学城科技共山水一色的城市景观再次惊艳全国。
近年来,随着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全面推进,城市正在大开发、大建设中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文、科技、自然等众多元素在现代化城区里相融交汇。
在这一进程中,松山湖科学城始终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大手笔”与居民生活的“小确幸”紧紧相连,延续“科技共山水一色”的绿色发展理念,为各类人才提供集学术、社交、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生活空间,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以公园串联城市美景
打造更优质活力空间
8平方公里自然淡水湖、6.5公里生态湿地、14平方公里生态绿地、0.85平方公里林地,226公里生态绿道将生态湖景串珠成链,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超过60%……禀赋优良、风光秀丽的山水生态基底,一直是松山湖科学城的美丽注脚。
然而,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松山湖山水环境的优势,还未能有效转化为有凝聚力的山水公共空间。去年以来,松山湖中心区全面推进通湖礼廊景观提升项目,项目中心以核心滨湖公共空间为载体,通湖礼廊、公园之径、滨湖岸线等为重点,推进多层次特色慢行系统和开放空间系统构建,从而使场地空间从原本单一的市政通道,通过景观改造成为集形象展示、市民生活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目前,通湖礼廊首期景观提升工程已完成,如今这里风景秀丽,游人如织。后续,通湖礼廊二期景观提升工程也将动工,项目位于松山湖中心区沁园路,全长2.7km,改造面积14.5万平方米,有望于2022年底竣工呈现。
通过加快原有配套改造活化,实现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活品质的升级提升,这在松山湖科学城内随处可见。比如,松山湖正实施管委会片区改造,打造松湖原点,形成兼具文化、商业、酒店功能的文化艺术街区;持续推动松科苑改造,活化提升商业、酒店、医疗、公寓等配套功能;加快创新科技园改造,提升综合环境品质;提升改造沟谷公园及生产力大厦,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优化交通路网组织。
近期,总投资超2.5亿元、用地面积超1440亩的松山湖科学公园项目迎来最新进展,计划于下月动工,拟打造为国际化滨水科学公园。
项目南依巍峨山科学家森林公园,北面松山湖,总用地98.25公顷,将以“自然+科学+艺术”总定位,以修复生态价值为导向,打造具有生态保育、科学展示、山林休闲、健康康养、滨水休闲等功能的城市综合公园。 松山湖环湖创新带与中央创新区轴线在此交汇,是松山湖科学城由“园”转“城”的重要起点与引爆点。
目前该项目正在开展代建工作,预计2023年底全面竣工。松山湖科学公园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周边公共绿地功能单一、现有配套设施不完善、户外活动场所缺乏等问题,进一步完善科学城高品质城市配套,吸引更多人才驻足停留,并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活力空间。
未来,科学城将持续打造森林公园、环湖岸线、廊道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和街头游园等多样化的公共开敞空间,形成高品质、高覆盖的生态绿地系统。
聚焦科学+人文
为“新人群”提供新场所
行走在松山湖,科研大厦和产业基地随处可见,空气中似乎都充满着“科学的味道”。随着大装置、大平台、高水平大学、高科技企业入驻,越来越多的高层次技能人才和研发人才加速涌入松山湖,正对松山湖城市配套和城市空间品质提出了新要求。
如何打造集聚科技文化交流的一流场所,形成匹配科学城发展、服务于科学家等各层次新人群的城市配套体系,成为了松山湖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步入松山湖科学家活动基地,大厅宽敞明亮、简约舒适,超大面积为各类用户提供了充分活动空间。站在基地窗边远眺,松山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去年年底,松山湖科学家活动基地在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正式启用。基地占地约1500平方米,包含了多种功能模块,为松山湖工作生活的院士专家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术交流场所、文娱休闲空间以及专属服务平台。
针对科学家们日常休闲文化需求,基地也适时推出一系列针对性服务。就在今年8月,松山湖科学家活动基地已围绕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业余时间所需,策划推出烛光音乐会、桌游同乐会、科学观影会、寻汉字之根、书画课堂、香牌制作等多项休闲文化活动,基地已成为深受从院士专家到青年科技工作者喜欢的专属“宝藏地”。
松山湖科学家活动基地的全面启用,只是松山湖打造丰富、便捷、舒适的科技文化交流场所的其中一环。如今,松山湖正以中心区和核心创新区两大核心为主战场,谋划若干个全市最高水平的科技交流、文化艺术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湾区知名文化消费区和文化艺术聚集区。
松山湖正加快落实核心创新区综合配套建设,谋划建设一批科学交流交往场所。以悦榕庄酒店和滨湖生态空间为主要载体,加快科学公园的建设,将科学体验融入生态景观;加快国际科学会议中心的前期谋划,融合商业、文化、会议、展览等功能,打造为湾区重要论坛、国际学术会议等高规格会议和科技展览的主要承接地。
作为松山湖中心区的重要地标项目,近期,松山湖科技馆项目持续推进建筑方案设计竞赛工作,预计在2022年底形成方案成果。该科技馆规划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建成后,有望成为市级科教创新的交流核心平台,在市域层面形成科技、教育与展示相互渗透的文化氛围,成为东莞市创新发展的科技文化新地标、凸显松山湖科技与品位的公益性科学探索中心。
促进“产城人”融合发展
推动城市服务能级跃升
当前,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已迈入全新阶段,园区持续散发出更强劲的 " 磁吸效应 "。如何加快完善城市商业配套,引进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打造高品质城市配套,是松山湖加速产城融合发展的必然课题。
位处园区北部片区的松山湖万象汇即将于9月24日正式开业,作为华润万象生活在东莞的第一个商业项目,这里将进驻超300家精致品牌,成为松山湖完善城市功能布局,留住人才、激发创新活力的又一惠民之举。
作为松山湖的首个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东莞松山湖万象汇是园区在构建高水平、高标准、高层级的城市综合服务配套体系进程中的标杆性项目。项目建筑面积 12 万平方米,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儿童配套于一体,将无缝接驳松山湖北站 TOD 交通枢纽。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松山湖城市服务品质,满足市民商业配套需求。
松山湖万象汇,只是松山湖科学城城市配套建设的集中缩影。当下,松山湖正积极推动 " 产—城—人 " 融合发展,因地制宜,积极打造松山湖国际化、高标准的科技、生活、文化公共设施和公共场所,将服务于人和科技,创造愉悦的城市体验,使其日益成为东莞乃至大湾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放眼松山湖北部TOD,迎宾路南北两侧一派火热的建设氛围,计划打造成辐射松山湖功能区的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发挥功能区产业综合服务配套职能,实现一湖统领、城景交融、一体发展的目标。
位于未来松山湖北部地区CBD的核心区域,松月文化广场已纳入松山湖北部TOD专项规划。项目涵盖展演中心、开放式商业街区、科技办公、生态居住、滨水公园等组成内容,将打造为“科技+商业+文化服务”一体的综合体,预计将于2024年建成。
相比于北部TOD超大型的商圈规划,中部城市中心区的文化服务功能更为凸显。
打开规划图,松山湖中心区将依托轨道站点启动TOD与中心公园建设,布局一批科技、文化、艺术、展览、商业商务、体育中心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未来将打造一个科技、生活、艺术功能融合的城市中心区,以“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文化艺术中心,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质精神栖息地。
以“产城人”融合发展为导向,松山湖正深刻把握城市能级提升的内在逻辑,沿着“造城——聚人——引产”的发展路径,为高水平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科学城而持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