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了让新引进的研究生安居乐业,广东大族粤铭激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宿舍重新装修,设施提升、环境升级。这家来自松山湖的企业,通过“走出去”跨省招才,引才工作取得新进展。
科技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根”,也是区域竞争中极为宝贵的财富。作为东莞核心创新引擎,松山湖正通过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工作引育用留链条,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地。
破解前沿难题
开拓发展空间
大族粤铭引进研究生,要从去年说起。当时,公司在一场活动中认识了电子科技大学的郭磊教授,双方在工业互联网研究领域相谈甚欢,一拍即合。
郭磊派了五名研究生来到大族粤铭,双方共同推进项目,培养人才。经过一年多的攻关,预计今年8月,这个工业互联网第一阶段的系统将推向市场。
大族粤铭副总经理王军介绍,如果没有工业互联网,激光设备就像一个个信息孤岛,没有互联互通。他们新研发的应用于激光加工的工业互联网系统,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实现对激光设备的一系列功能升级:整合设计资源,客户可在云端找寻加工图形方案;实现交互设计,北京和东莞的设计师可以协同配合;打通了材料端,切割工艺可随时调用;打通设备端和客户,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对企业而言,这个系统将促进大族粤铭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对行业而言,这个系统为激光设备工业互联网的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近期,大族粤铭相关负责人前往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举办激光应用的专题讲座,与校领导、师生深入交流,并与电子科大签约共建研究生工作站。
“时间有限,大家都感到意犹未尽。”王军说,以前企业和院校的合作是项目制,项目做完人就走了。现在不一样,双方共同培养人才,在高校教学考评制度和企业实践需求之间求共赢,长期合作,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将成为企业真正的财富。
年轻人不愿进制造业企业,这是困扰很多企业负责人的难题。
在西南招才之行中,王军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他与某校一位计算机学院的教授沟通,希望引进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博士人才。但这位教授告诉他,学生还没毕业时,就被很多互联网大厂以高薪抢走了。
这次与电子科大签约共建研究生工作站,就是大族粤铭主动出击、争抢人才的举措。
近期,电子科大的校领导将来访大族粤铭,沟通研究生工作站的共建方法。双方将结合企业需求和学校教师研究方向,在激光设备核心器件领域加大研发,在新能源汽车、芯片封测等新兴行业投入力量,让研究生培养走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实践的最前沿。
回忆西南招才之行,王军说:“要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投身制造业。通过项目合作,把人才培养出来、留下来,才是企业真正的财富。”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松山湖正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多措并举引进科技人才来湖发展,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地。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引才聚才能力,松山湖促进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目前,园区2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集聚了来自海内外各类人才超过6000名,其中技术研发人员占67%,博士、教授、研究员等高端人才近30%,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超过120人。以强化散裂中子源科学功能为重点吸引高端科研人才,已集聚超过560名中高端科研人才常驻东莞;建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集聚双聘和全职等各类科研人员超过1000名。
同时,松山湖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氛围,打造一批创新品牌活动,如松山湖科学会议、粤港澳院士峰会、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松山湖创新创业大赛、华为开发者大会等一系列活动。其中,松山湖科学会议是借鉴香山科学会议、雁栖湖会议模式打造的高端科学交流活动品牌,为科学家搭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前沿科学学术交流平台,弘扬学术自由讨论精神,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
首届松山湖科学会议在2021粤港澳院士峰开幕仪式上启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广东省政府、东莞市委、市政府等有关领导共同见证,活动邀请王迎军院士、汪卫华院士、唐本忠院士分别牵头举办了“创新生物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先进金属材料”“发光材料与技术”等3场专题研讨会。2022松山湖科学会议拟定于8月在松山湖科学城举办。
今年1月至6月,松山湖共通过技术合同126项,合同交易额68.07亿元,技术交易额65.76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10%;已完成两批次53个技术促进类项目受理,累计拟资助金额122.4万元。近期,松山湖连续兑现一波科技政策补贴。其中,194家园区企业成功领取研发投入补助,合计金额超5700万元。
是人才,进莞来。松山湖将助力推动东莞构建立体引才格局的创新探索,吸纳更多人才,共襄“双万”城市发展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