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2日,松山湖将迎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全面启动一周年的重要节点。过去一年,松山湖科学城全面推进“四梁八柱”重大项目建设,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的创新生态加速完善。
即日起,我们将聚焦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等方面刊发系列述评,全方位解读松山湖科学城过去一年的建设进展。敬请垂注!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创新效益从“1”到“N”倍增的重要一步。
全面启动建设一年来,松山湖科学城全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依托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让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产业应用为牵引,松山湖科学城正以突出科技成果转化为特色,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筑“金窝”下“金蛋”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样板间”
一段时间以来,位于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的大锌能源有限公司车间内,各生产线机器运转不停。
该企业技术班底来自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柔性及锌基电池团队,依托“松湖之材”产业育成中心孵化,面向储能市场研发生产极致安全的锌基电池。
由于产品技术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今年春节前,大锌能源获得一笔天使轮融资。年后,大锌能源加紧扩大生产场地、补充技术团队,投入大量资源生产多个型号锌基电池产品,技术投入获得了市场效益的回报。
截至目前,“松湖之材”产业育成中心孵化材料实验室产业化公司已达21家,通过“大湾区新材料企业培育行动”引进企业7家。这是松山湖科学城优质成果转化载体的缩影。
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拥有新型研发机构12家,集聚科研仪器设备5000多台,建设研发平台200余个,多方创新资源要素汇聚使其成为了创新创业的沃土,众多企业带着技术,顺利在此落地扎根。
东莞市大为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高端焊接设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托行业11年沉淀的核心资源和技术优势,大为工业自行研发、设计和生产了原子扩散焊设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大为工业原子扩散焊技术实现异种金属无缝接合
几年前,黄欢东来到双创社区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在此成立大为工业并获得资金扶持,技术成果顺利在此落地转化。今年,大为工业开始向钨钢冲棒市场进军,全力打口碑、建品牌,并计划在年底前完成钨钢冲棒主要集散地区域的销售渠道铺设。
“选择在松山湖创业,是看中了成果转化,我们核心科技跟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达成了合作,技术转移转化效率很高。”位于东莞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维度工业科技(东莞)有限公司创始人洪兆麟,同样为松山湖科学城的创新创业环境“点赞”。
当前,松山湖还积极鼓励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并支持各企业用好各科研院所里的开放设备资源,让成果转移转化在此变得更加高效。
多方创新资源集聚
实现成果高效转化
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在推进源头创新的同时,也积极推进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取得一系列成果。
今年初,东莞市人民医院BNCT治疗中心项目正式启动建设。BNCT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实验装置,由中科院高能所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研发,未来可为恶性肿瘤患者提供全新的癌症治疗手段。
松山湖拥有的30家新型研发机构,也源源不断地输出科研新成果。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是较早扎根松山湖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院长张国军的“苹果理论”生动诠释了成果转化的过程。
“‘青苹果’好看不好吃,‘红苹果’好看又好吃。”他认为,学术研究往往像“青苹果”,而研究成果转化的过程,就是把“青苹果”变成“红苹果”。工研院要做的,是将科技与产业相结合,栽下“苹果树”,结出红色的果实。
小豚智能是国内领先的无人船(艇)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多项无人船艇关键技术在行业内具有领先优势。去年年底,企业完成6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小豚智能主要负责人耿涛,就是在松山湖完成了从“学者”到“创业者”的转变。成立仅一年多时间,小豚智能便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截至目前,工研院累计孵化高科技企业1000多家,自主创办企业73家,为2000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探索构建了“研发基地-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成果转化链条。
在智能制造领域,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是著名的创业公司摇篮,该基地已经成功孵化了60多个初创公司,累计产值超过56亿元。
“这里的年轻人打造一个新的科技产品,迭代速度可能比硅谷、欧洲要快几倍,而成本却大概只需要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创始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如此评价道。
搭平台设奖励
打造成果转化优质“生态圈”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架起一座“铁索桥”,实现从研发到产品应用的跨越,是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
2021年,松山湖出台《东莞松山湖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办法》,面向园区各创新载体精准施策,大力支持引进优秀科技成果产业落地、建设共性技术平台和中试验证基地、开放前沿技术应用场景及建设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等,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质增效。
“松山湖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切实用好大科学装置、重大创新平台等高端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松山湖科技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办法》的出台,着重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落地,其中,产业化投资额度超过3000万元(剔除土地投入和各项财政补贴),最高资助500万元。
支持科技成果在中小企业落地工作上,提供资金支持是重头戏。2021年,松山湖启动了总规模10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目前,该基金已完成对妙智科技、东莞大为工业、东莞链芯半导体、东莞小豚智能、东莞清芯半导体、东莞华芯联、东莞火萤科技7个项目共3600万元的股权投资,从而为企业发展壮大注入新鲜“血液”。
今年,松山湖天使投资基金计划年内新增投资项目15-20个,预计到年底基金累计投资总额超过1亿元。
推进成果转化,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松山湖引入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育发展中心、松山湖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等人才培养及科技服务平台,努力打造活跃、专业、体系化及国际化的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强劲助力。
聚合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要素,一年来,松山湖还持续打造创新创业品牌,组织举办松山湖创新创业大赛、科创训练营等创新创业活动,涌现一批“硬核”科创项目。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年间,松山湖着力完善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破解阻碍成果转化的瓶颈障碍,让创新创造的综合效益充分显现,为区域经济发展不断输出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