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晚,万众瞩目的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将在国家体育场举行。此前,中国组合孙楷智和吴青泽在北京冬奥会男子双人雪车项目中取得第14名,创造了我国选手在冬奥会该项目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雪车是冬奥会速度最快且观赏性极高的项目之一,胜负常在毫秒之间,因此对硬件要求十分严格。由东莞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师范学院)副教授李楠领衔的东莞理工学院雪车头盔研发团队参与研发、松山湖企业广东科恒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科恒手板模型有限公司,下称“科恒科技”)协助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的雪车头盔,应用于国家队冬奥项目训练中。
雪车项目是冬奥会中速度最快且观赏性极强的项目,胜负常在毫秒之间。雪车的制造研发固然重要,但是配套设备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以往冬奥会“极限”运动雪车项目中,运动员所用的头盔之前主要依赖国外进口,而此次冬奥会,我国运动员有了自家装备。
东莞理工学院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项目,在雪车的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中主要负责雪车头盔的研发,为运动员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莞工项目组综合3D扫描、设计、打印技术,采集运动员的数据,进行一对一个性化定制,以达到能贴合每一位运动员实际需求的效果。
据了解,东莞理工科技创新研究院位于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在研究院3D打印与智能制造研究中心(下称“研究中心”),这里摆放有不同造型的运动头盔、滑雪镜及雪车等运动设备。李楠表示,研究中心打造运动装备领域的小型实验室,自己负责的众多项目均在此进行研发测试。
冬奥会上,采用碳纤维外壳及3D打印技术制作的雪车头盔,重量仅约1.1千克,比之前国家队使用的传统头盔减少了500克,有效地为运动员减少了负重。
该雪车头盔内衬,则由科恒科技提供设计验证,该企业于去年进驻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凭借东莞制造业基础,科恒科技现已成为国内体量领先的3D打印服务商。
据了解,3D打印在制造点阵结构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几乎可以实现任何的空隙精度、空隙率、空隙形状、空隙大小、孔分布以及相互之间连通性。基于此,3D打印的点阵结构可以制造防护体育器材,从而为头盔、盔甲和其他防护用品的改造升级带来了新动力。
自成功与东莞理工学院研发团队合作定制雪车头盔以来,科恒科技士气满满。新春过后,企业复工率已达100%,员工们忙碌着新一年的订单生产。
“科技冬奥”是北京冬奥会的一大亮点,在“科技奥运”理念的指引下,众多科技工作者开始了“奥运科技长跑”。社区企业及研究院聚焦的3D打印领域,也在冬奥会赛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