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在广州召开。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点名松山湖,包括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散裂中子源二期等科技领域相关内容,凸显松山湖在全省科技发展谋划中的重要位置。
踔厉奋发向未来,笃行不怠开新局。去年以来,松山湖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有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向纵深拓展,为松山湖竞逐湾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凝聚澎湃力量。
在东莞“双万”新起点上,建园20年的松山湖正重整行装再出发,为建设国际一流科学城而持续奋斗,不断开创松山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1月下旬,松山湖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全面总结园区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引领松山湖全体党员以新气象、新作为进一步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过去一年,松山湖坚持高站位高标准组织实施,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锤炼党性,有效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涉及环境、交通、教育、安全等方面11项民生实事均已完成。
松山湖持续擦亮“阳光雨”党建品牌,建成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盛世山湖名居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站),启用“印记”党建公共空间,开展“阳光雨党课”和基层党组织书记轮训等教育培训。深化实施党建“红帆工程”,多个基层党组织,多名党员、党务工作者获得国家省市“两优一先”表彰。此外,还设立了“我为群众办实事”信箱,推动群众意见“马上办”。
松山湖还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69项工作任务,全力以赴稳住园区经济基本盘,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完成三大城市服务中心初步规划,全面推进一批配套项目建设;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社会稳定工作,全体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抗疫前线,完成全员核酸检测7次,累计受检群众239万人次,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新一年,松山湖将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动力,推动松山湖改革、创新、再出发,在新的赶考路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东莞市委副书记、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表示,松山湖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作为终身课题,把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为推动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科学城建设为统领
加快构筑“四梁八柱”
2021年,松山湖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为统领,紧扣国家战略平台发展需求,迎大考、谋大事、过大关,构筑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科学城各项事业迎来牛势如虹、牛气冲天的新局面,让创新驱动的最强音贯穿全年。
目前,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功能规划及空间总体规划纲要等三大顶层规范已印发实施,清晰描绘出科学城发展路线图;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期基本完工,创新能级持续提升……巍峨山下,松山湖畔,松山湖科学城的创新引擎已被全面点燃,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加速形成。
锚定高质量,万马战犹酣。2022年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攻坚之年,松山湖正计划开工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启动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和建设项目,迅速提升科学城的集中度和显示度。
大科学装置是推动原始创新的“利器”。继中国散裂中子源之后,先进阿秒激光设施成为又一落户松山湖科学城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大国重器接连落子,标志着松山湖科学城从单个大科学装置加快向大科学装置集群进发,未来将带动更多高端创新要素在松山湖科学城集聚。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成立3年多来,着力推动“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两条腿走路。去年9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领取到嫦娥五号带回的0.85克月壤样品,并围绕月壤物性及综合利用开展一系列研究,为我国下一步深空探测乃至载人登月及月球科研站建设提供技术验证。参与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凸显着松山湖科创硬实力。
与此同时,松山湖全力推动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建设,为科学城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撑。松山湖还全力以赴抓好科学城启动期土地整备工作,力争上半年完成科学城核心创新区一期约4000亩土地收储,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保障。
提升生活配套推动
人与城市共生共荣
马修·马斯格(Matthew Musgrave)是一名来自美国的物理学家,几个月前他来到中国散裂中子源,并在这里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工作时间里,他在守着这座“超级显微镜”研究中子科学。
闲暇之余,他便到公园里跑跑步,或者到口碑餐馆品尝中国菜。“周末我会和同事、朋友,一起亲近大自然或者享受城市生活。”他说,在松山湖生活了几个月,感觉非常快乐。
优美的生态环境与高水平城市品质,已成为城市人才吸引力的重要衡量指标。建园以来,松山湖始终坚守“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的发展理念,围绕打造高质量现代化新城的愿景,全力把城市打造为“让人一见钟情”且“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松山湖生态宜居新城的名片已在湾区范围内打响,吸引一批批人才到此逐梦。截至目前,松山湖拥有各类国家级人才68名,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领军人才12名,东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95名,东莞市特色人才299名,基本形成顶尖前沿技术研究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研发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均衡发展的人才梯队。
打开规划蓝图,松山湖科学城将形成“北湖南山、一核四区”的空间总体布局,并根据城市功能,规划打造北部产业服务中心、中部城市服务中心及南部科技服务中心。其中,为了给各类人才提供优质的公共空间,一批高水平打造的城市配套项目正加速推进。
放眼南部,松山湖科学公园、巍峨山科学家森林公园、悦榕庄酒店、粤港澳科技交流中心等项目的规划图清晰可见。其中,松山湖科学公园项目总用地约1475亩,将围绕“自然+科学+艺术”的总定位,建成一座具有生态保育、科学展示、山林休闲、健康康养、滨水休闲等功能的城市综合公园。
松山湖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园将以打造国际化滨水科学公园为目标,建设成松山湖科学城“最为精彩之地”,充分满足周边科研人员、会议访客、居民、学生、游客等人群的需求。
在松山湖中心区,通湖礼廊(示范段)一期工程已建成,更多优质的生活配套也将扑面而来。据介绍,园区将重点围绕“科技、文化、生活”3个要素,将中心区打造成人、科技与自然交织融合的新一代城市中心,致力于充分满足各类人才对医疗、养生、学习、就业、娱乐等各方面的需求。
聚焦北部片区,松山湖创意生活城更新改造项目、嘉宏&华润松山湖万象汇项目等也不断迎来新进展。根据计划,松山湖北部中心规划面积约1.5平方公里,依托松山湖北站TOD综合开发,规划建设一批邻里中心,集聚居民服务、餐饮、购物、酒店、文体、娱乐等业态,打造大型综合生活配套服务中心。
松山湖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作为松山湖首个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嘉宏&华润松山湖万象汇项目计划建设有商业、酒店和公寓式酒店等相关设施,打造为松山湖北部新地标,初步计划今年10月左右开业。
2021年,松山湖开启了由“园”到 “城”的深刻转变,全力推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起步成势,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打造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发展企稳向好。固定资产投资超260亿元,总量再创新高,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超216亿元,同比增长16.9%,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86%,上市及上市后备企业37家,成功引进光大半导体、阿里云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引资总额超400亿元。
●厚植科技创新生态。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期)等重大平台项目基本完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4家,R&D比重提升至15.28%,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激增至509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3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58%,科技创新投入占园区财政支出的28.4%。
●城市品质显著提升。通湖礼廊(示范段)一期工程、北部体育公园建成开放,南部滨湖未来社区600套人才房顺利交接,建成区绿地覆盖率60%,垃圾分类覆盖率100%,松山湖功能区30个“美丽乡村”建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