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相关工作程序确定了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广东共有6所高校的7个学院入选,其中东莞理工学院的粤港机器人学院和西门子智能制造学院顺利入选了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是全国唯一有2个学院入选的高校。
粤港机器人学院
粤港机器人学院是我校在“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广东省“创新发展战略”、“东莞制造2025”等政策背景下,为顺应智能制造对机器人高级应用人才的巨大需求,与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香港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联合创办的特色产业学院。
学院成立以来,开创了多学科多专业融合碰撞、境内外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全程项目驱动探究式教学以及国际视野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的跨境跨校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五跨式”)企校协同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机器人领域双创人才培养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工作,初步形成学生双创能力显著提升,企校生“三赢”日趋形成的局面。
粤港机器人学院学生制作调试机器人
粤港机器人学院目前的主要企业合作单位是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基地集成了一批高成长型公司或在孵企业,为机器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合作基础。同时聘请在高校和企业有丰富经验的人员担任任课教师和管理人员,引导学生深入到基地的40多家企业和创业团队中进行浸润式的实训,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平台和有力的经费支持,截至目前,基地已为机器人学院提供的建设和运行经费共计1000余万元。
机器人学院创新中心的学生先后自主设计开发了擂台机器人、游历机器人、舞蹈机器人以及各种电子消费产品。2015年至今,学校的粤港机器人学院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以上竞赛奖项共计60项,约250余人次。学院先后有18人获校“杨振宁奖学金”,3人获国家奖学金。目前在研大学生创新项目16组,其中国家级1组,省级以上6组, “双创”培养效果显著,对其他专业的学生产生了很好的辐射示范作用。
西门子智能制造学院
西门子智能制造学院是“工业4.0时代”与“智能制造2025”大背景下,学校与西门子工业软件(上海)有限公司,致力于培养面向智能制造、智能装备及其现代制造服务业专门复合人才的新型办学模式的新尝试,学院采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专业融合碰撞、校企联合培养、项目驱动教学以及国际视野的创新创业教育等手段,为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行业精英、产业领军人才搭建的重要产学研合作平台。
东莞理工学院联合西门子用时3个月时间开展了东莞市智能制造需求和供给情况调研,深入分析自动化智能化状况及实地掌握自动化、智能化实施状态。并在2017年5月完成了“智能制造行业分析研究报告”和2018年8月完成了“东莞市智能制造蓝皮书”。近三年先后为“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和协同倍增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技术研发等领域全方位全流程诊断服务,帮助企业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或解决生产、改造、管理、资本利用等全流程领域问题。
学院还承接了东莞市“机器换人”“自动化改造”“智能化改造”的验收认定工作。近三年来共承担东莞市“机器换人”“自动化改造”“智能化改造”的验收认定工作1388家,这些企业三年来共投入资金386亿元,投入设备76315台套,企业减员约25万人。
在2019年,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年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年获批为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学生获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36项,在各种科技及技能竞赛活动中获国家级奖28项;学生毕业设计100%来自企业实际课题;第一批学生80%以上学生在国内知名企业就业,专业对口率提升到92.3%。
据悉,学校从2011年开始,就遵循“以生为本、开放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学融创办学理念,主动对接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先后通过与新型研发机构、行业龙头企业、专业镇街园区和国际名校等创新主体合作,创建了集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于一体的9个现代产业学院,办学过程中特别注重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将区域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整体性重构的逻辑起点,形成了“理念转变-需求聚焦-目标重塑-结构调整-标准再构-规格细化-过程优化-评价多元”的人才培养整体性设计,并积极以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初步形成了地方高校建设的莞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