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松山湖”再次成为高频词,先后提及14次,多个关键词、热词指明了松山湖未来发展方向。

重点一
科技创新: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报告指出,未来五年,东莞将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强化科技创新对先进制造的赋能支撑。具体包括将松山湖科学城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大力建设科学城核心创新区,加快散裂中子源二期建设,推动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尽快动工建设、南方先进光源项目加快预研。

争取材料实验室成为国家级研发机构,聚焦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药材料等领域加强技术创新。出台新型研发机构优胜劣汰、提质增效相关管理办法。加强与光明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广州南沙科学城等联通联动,共筑湾区半小时科研圈。

同时,加快建设松山湖科技交流平台。推动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纳入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建设国际合作创新区。
在加强产业核心技术攻关方面,东莞将发挥大科学装置、高校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强化产业技术的源头创新。

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东莞将推广松山湖创新创业社区建设模式,选取临深片区、滨海湾新区等区域开展试点,高标准统筹建设一批创新创业综合体。
重点二
城市品质:
做强做优都市核心区
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报告指出,东莞未来五年的发展主要目标包括:必须切实强化机遇意识,全方位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为此,东莞以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迎接机遇。立足湾区所向、东莞所能,深入推动基础设施“硬连通”和规则机制“软连通”,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无缝连接广州都市圈。

以高品质的综合环境抢抓机遇。完善“三心三副多节点”的城市功能格局,做强做优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三心”都市核心区,提升水乡新城、常平、塘厦三大副中心的服务能级,增强各镇中心区与轨道枢纽站等重要节点的城市综合功能。

报告同时指出,东莞未来五年将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坚定不移走好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其中,具体措施之一是加快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现松山湖、滨海湾、4个街道覆盖率达100%,试点区域回收率达35%以上。
重点三
改善民生:
办好教育、文体领域工作
报告指出,未来五年,东莞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其中,有两项领域工作“拍了拍”松山湖:

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改扩建73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7.45万个。加快水乡未来学校前期工作,确保松山湖未来学校投入使用。二是大力推动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建设一批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举办“江湖山海”系列非遗活动。
重点四
深融双区:
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莞就业创业
报告指出,未来五年,东莞将强化重大平台、重大项目支撑带动作用,深度融入“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为进一步深化与港澳的对接合作,东莞将加快推进国际商务区香港中心、常平“香港城”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滨海湾青创广场公共服务配套,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莞就业创业。

同时,探索推动港资企业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支持在莞港澳企业就地转型升级。探索建立莞澳转口贸易合作联盟,打造更多经贸交流合作服务平台。落实推进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政策,在法律教育、医疗卫生、建筑规划等领域引进更多港澳专业人士来莞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