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年来,松山湖秉承“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从荔枝林水库,到科技产业园,再到国家级高新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数次飞跃。
2021年是松山湖建园20周年,也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全面启动的开局之年。
面向新征程,松山湖在新赶考路上如何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开新局谱新篇》专栏推出系列述评文章,从“五个坚持”切入,全面解码松山湖建园20年来以创新为核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程及独特路径,探寻松山湖在改革创新再出发中如何开新局、谱新篇,为进一步彰显“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作出更大贡献,为东莞在“双万”城市新起点上接续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创新引擎支撑。敬请垂注!
现代城市的概念中,城市的崛起往往源于产业的崛起。20年前,为应对国内区域竞争和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应运而生。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
20年间,松山湖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为主线,自觉扛起推进东莞发展模式创新和增长方式转型的使命任务,攻坚克难,踏石留痕。
华为终端、生益科技以及新能源等龙头企业纷至沓来;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世界级产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超90%......从产业结构、经济体系到创新链、产业链,“闯将”松山湖以改革激活一池春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让更多追梦者在松山湖有了奔头,更为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留下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踵事增华,踔厉奋发。在建园20周年之际,松山湖正紧紧把握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以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加快提升东莞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东莞制造”乘势而上、转型升级的新征程中再担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创新赋能发展
驱动产业蝶变
21世纪初,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世界主要国家争相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宛如射向产业未来的“丘比特之箭”,2001年,跟随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变化,松山湖依托东莞原有电子产业基础,把电子信息产业定位为园区支柱产业。
2002年5月,松山湖参加“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内外投资商面前首度公开亮相。对比国内许多高新区,松山湖虽拥有环境优美、开放的产业生态圈及政策扶持,但产业发展尚处蹒跚学步阶段。
如何在一张“白纸”上绘画出产业新城?松山湖给出的答案掷地有声: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产业根底。
建园以来,松山湖始终坚持“三高两自”的入园标准,即“高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高税收贡献,自有品牌、自有知识产权”。
这样高的招商标准高对企业来说几近残酷,对松山湖来说则意味着短期巨大利益的牺牲。但事实证明,高投入、高起点的产业规划、坚守,最终换来了经济发展质量的节节攀升。
“我们这群人都顶着不小的压力, 彼此都有一种警惕感吧,就怕自己选择的项目不是未来真正的产业方向。” 2008年,时任松山湖重点招商办公室主任的袁梅叶,回忆起松山湖起初招商之路的坎坷。
2008年,金融危机如同暴风骤雨般席卷全球,企业崩盘、经济倒退,东莞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增速放缓。同一年,松山湖经济却呈现出强劲增长的良好势头。2008-2010年,松山湖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2.9%。
何以逆风飞翔?一个数据颇具说服力:2009年,松山湖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同比增长44%。面对经济危机,发展势头不降反升,源自严格的招商选资,更有赖于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20年如一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布局未来产业,让松山湖在“严冬”中迎来了春天。
在奋力划动科创与产业两片巨桨的过程中,松山湖像一名中流击水的勇敢水手,不断向上游挺进。
高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园区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比均超85%;202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近 5000亿元……在松山湖,“科技之花”加速转化为“产业之果”,科技与产业星光璀璨,创新泉涌。
如今的松山湖,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创新千帆尽举,有力地引领松山湖经济航船破浪前行。
龙头企业打造产业生态
产城人融合共荣发展
入夜,位于松山湖高新区的华为终端研发总部灯火通明;距离华为终端研发总部仅几公里,松山湖创新创业社区的写字楼里,热烈的讨论声也在不断传出。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松山湖全面深化改革气势如虹。一揽子产业政策出台优化产业结构;产业云项目赋能企业数字化;重大项目“移动办事窗口”加快投资落地……
一项项“真金白银”的创新改革组合拳,把松山湖“投资洼地”“产业高地”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如果说,在松山湖的产业发展进程中,有一件事将松山湖推到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前沿,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东莞的固有认知,那么一定是华为的入驻。
2005年,华为首次投资落地东莞。至今,华为已在松山湖园区先后投资建设华为机器、华为大学、华为终端等项目。
华为所带来的不仅是GDP的增值,还有产业生态圈的改变。随着华为的到来,众多上下游合作伙伴随之搬迁到东莞,软件服务商中软国际、易宝软件、软通动力等一大批华为供应商随之而来,松山湖周边镇区已引进华为配套软硬件项目数十个。
2018年,华微软件跟随华为脚步来到了东莞。“员工对松山湖的环境,包括绿化,空气都给予一致好评;其次就是松山湖未来的潜力,对于90后的追梦人,他们也希望抓住发展契机,施展才华。”公司副总经理谭志观表示。
肥沃的制造业“土壤”,孕育滋养了新科技、新产业之“花”。当前,华为、生益科技、新能源等大批高科技产业集聚松山湖畔,松山湖已初步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材料、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一个产业新城,不仅要有产业,更要聚人气。产业与城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建园以来,松山湖高举“新城与产业齐飞”的发展理念,谋定后动,蹄疾步稳,着力于“产”、着眼于“城”、落脚于“人”,深深镌刻高质量发展基因,擘画产业新城美好图景。
对标国际一流的科技园区,松山湖以产业之兴成就城市之盛,不断完善基础教育、医疗服务、交通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的城市功能配套,以城市现代化反哺产业高端化。
通过打造集研发、生产、居住、消费、人文、生态等多种功能的一流城市空间载体,一座有烟火气的、接地气的产业新城跃然纸上。
就像一个生态圈,数以万计的院士专家、双创人才、科研人员来到松山湖投资创业、安家落户,成为改变松山湖未来的重中之重。
一座宜居宜业宜创新的高品质产业新城,已成为松山湖最真实的城市印象。
抢抓新兴产业变革机遇
加快实体经济数字转型
去年7月,松山湖科学城被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身肩竞逐国际一流科学城的使命,松山湖正加快释放科技产业发展动能,酝酿催生全新产业风暴,推动城市发展能级量级“拾阶而上”,其命维新。
松山湖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以及文化七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层级向高端迈进。
实体经济怎么搞?如何在新时代新赛道策马驰骋?数字化被松山湖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
目前,《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关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已发布,明确从2021年起5年投入20亿元,着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松山湖正加快推动形成以创新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的创新引领型企业梯次发展体系,全力支持华为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更多“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向前一步,变得更大、更强、更优,这不只是松山湖产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时代对松山湖的使命嘱托。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挑战加剧,风险挑战有增无减。作为东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试验窗口,如何践行产业发展新理念、另辟一条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路,松山湖再次扮演了重要闯关角色。
察势者智,顺势者赢,驭势者独步天下。松山湖正依托该区域科学装置、科研平台、人才资源等创新资源高度集聚优势,把握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 加速成为全球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发源地。
产业发展的跃升路上,崭新的松山湖正乘势而上,推陈出新,敢于变革,必将以实干实绩,自信而笃定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