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贡献“东莞力量”
- 2018-11-13
- 来源: 松山湖管委会
- 发布机构: 松山湖管委会
- 【字体: 大 中 小】
近日,“构建‘一平台、三工程’科学市场监管体系——东莞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实践”项目获评“中国法治政府奖”。该奖项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发起设立,是国内首个由学术机构设立的奖项,旨在客观公正评价、推广各级政府在建设法治政府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近年来,东莞不但开创了商事制度改革的“非特区模式”,还率先试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率先推行“三互”大通关模式等改革,一个个敢为人先、争取主动的精彩案例,成为这座城市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缩影。
当下,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风吹来,东莞继续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积极发挥区位与产业双重优势,推动协同式全域创新,以改革营造最优营商环境,重塑面向全球化的更高层次开放格局,举全市之力参与大湾区建设。
既为弄潮儿,便向潮头立。以开拓者的精神奋斗不息,以实干家的本色赤心追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东莞正在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为全国创造新的更大奇迹,贡献“东莞力量”。
举全市之力??
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11月初的东莞群星闪耀。1日至3日,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院士峰会暨第四届广东院士高峰年会在这里举行,来自全国的60多名院士、上百位高端专家学者荟萃一堂,11项院士科研成果在这里发布,3个院士团队与当地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这一被媒体评价为“广东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高级版”的模式,掀起了东莞科技创新的新热潮。
距离高峰年会会场20公里的虎门高铁站,飞驰的广深港高铁上,每天18对列车往返于东莞与香港西九龙。从香港西九龙出发,仅用了38分钟时间就能到达东莞虎门站。“这个速度之前根本不敢想象!”秦志强是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李泽湘的弟子,上世纪90年代在香港读博时,他从学校到罗湖再到深圳机场就要花去大半天时间。
2016年,李泽湘和秦志强在松山湖联合成立全童科教(东莞)有限公司,建立机器人STEAM研究院。如今,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一体化之下,一天穿梭于香港、深圳、东莞多个城市之间的跨境工作生活,对秦志强来说已经变得习以为常。
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加速推进,广深港高铁、虎门二桥、穗莞深城际等一大批互联互通交通设施已经或即将开通,在环绕珠江口的湾区东岸与西岸连成的对角A字型中,东莞正日益成为东西两岸半小时经济圈交汇的重要连接轴。
交通硬件设施一体化的背后,错落有致的城市分工格局,在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也日益凸显。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澳门是国际旅游娱乐中心,广州则以历史悠久的中外贸易中心而著称,深圳在近年来快速崛起为国家创新中心。而东莞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产业配套优势,构成了这座城市在大湾区城市群的独特优势。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评价:“东莞是促进广深港产业和科技合作的润滑剂和桥梁。”
东莞由此提出,要携手港澳和珠三角其他城市,共同做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篇“大文章”。在新一轮的发展契机中,这座昔日的“世界工厂”正在向建设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的目标迈进。
在松山湖高新区,由李泽湘领衔的国际机器人产业项目正在快马加鞭建设。“几年后,这里将诞生一批世界级的技术型企业,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李泽湘说。
松山湖与李泽湘的合作成果,正是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推进下,香港等地各类高端要素向东莞聚集的一个生动而成功的案例。8月,粤港澳大湾区联合创新创业基地在松山湖挂牌;9月,松山湖管委会率队前往港澳,敲定了香港科技园多家科技初创企业落户松山湖事宜;9月,滨海湾新区与澳门青年峰会等签署协议共同建设粤港澳台青年创业城……
通过深化与广深港澳的科技创新合作,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东莞逐渐与港澳、广深形成错位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东莞还加紧重大平台建设,抢占前沿科技制高点,加快构建源头创新体系。
今年9月,全球第四台、中国首台散裂中子源装置在东莞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由此,东莞对全球顶尖人才磁吸效应正在加速放大。今年2月揭牌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围绕散裂中子源、拟新建设南方光源、极端材料环境设施三大科学装置,实验室目前已吸引了中科院、哈工大、北大等首批10支全球顶尖创新研发团队加入。
依托国家散裂中子源,东莞将规划高标准建设45.7平方公里中子科学城,构建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重要实验室、世界科学家和世界前沿产业四大集群,一个年轻的科创“策源地”呼之欲出。“若干年后,在松山湖畔,偶遇世界级的科学家将不会是意外。”中国科学院院士、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说。
精准支持??
推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那么,实体经济则是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改革开放40年来,东莞的非公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顶梁柱,在实体经济中占有绝对比重。
截至2017年底,东莞非公企业数量超39.1万家,个体工商户超58.69万户,注册资本超180亿元,贡献了超九成的生产总值、九成的税收、九成的技术创新成果、九成的城镇劳动就业和九成的企业数量。OPPO、vivo、华为终端等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超千亿企业相继涌现。在非公经济引领下,东莞先进制造业占比超50%,高新技术制造业产出超39%,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平分秋色,为迈向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1月6日,东莞市召开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会上,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表示,市委、市政府将坚持不懈把非公有制经济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城市提升引领经济转型,以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升级,以服务升级提振企业信心。希望广大企业家正确认识当前东莞市经济发展形势,正确认识非公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正确认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
东莞民营经济的持续迅猛发展,离不开精准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营商环境。2017年,东莞启动重点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计划,连续5年从政策、产业、土地、资本、人才五个方面入手,为纳入计划试点的企业提供20项普惠性优惠政策,并结合“一企一策”以及顾问专家池,推动试点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2017年,东莞市出台了“实体经济十条”政策共36项措施为东莞企业减负。
为进一步支持非公经济健康发展,东莞接下来还将从进一步为企业发展拓空间、降低企业成本负担、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优化营商环境、巩固产业链优势、增强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服务、支持企业家健康成长、加强执行力建设九大方面发力,进一步支持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东莞市工商联主席、广东三正集团董事长莫浩棠说:“我们对经济形势、企业发展以及未来的营商环境,更加坚定了信心。”
造船出海??
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近日东莞首个综合保税区——虎门港综合保税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虎门港综合保税区将助力东莞形成更高层次的开放格局,进一步推动东莞加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滨海湾新区、东莞港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杰兴奋地说。
作为国内目前除自贸区外,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便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综保区将在对接国际贸易经济规则管理新模式、对接国际贸易大通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滨海湾新区、东莞港也在积极谋划并向上级争取,以更大力度加强改革创新与自贸区的对接。滨海湾新区、东莞港也将成为东莞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近年来,东莞以构建国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为契机,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开放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开放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开放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通车当天,东莞莞非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方锡波从南非回到东莞。刚下飞机打开手机,他看到朋友圈被港珠澳大桥的消息刷屏了。
莞非实业投资是东莞商品南非展销中心的承建方,目前在南非多个城市开设了6家门店,包括唯美陶瓷、以纯服装等东莞制造知名品牌,都从该中心销往南非各大城市。大批南非的货品也经过这一渠道销往中国市场。经过两年的发展,该中心已经成为粤港澳与南非两地商业交往的重要“桥梁”,被南非经济发展论坛主席达瑞尔博士点赞称,开创了“新平台,双中心”的模式。
“目前南非优质生鲜食品主要发往香港机场。港珠澳大桥的通车,使南非商品发往粤港澳大湾区将更快更便捷,为中南经贸发展带来更多机遇。”方锡波兴奋地说。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东莞充分发挥港资企业和香港同胞众多的优势,深化与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在经贸、科技、人才、人文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今年1—9月全市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增长14.5%。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进出口额已达到1872.5亿元,占比19.3%,同比增长22.6%。
东莞以加工贸易起家,近年来逐渐从利用外资“借船出海”转型为自主创新“造船出海”。2008年,东莞被确定为全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在全国首创了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法人企业的崭新模式。经过10年的转型升级,在东莞曾开展过加工贸易的10572家外资企业中,已有5912家从加工贸易全部转化为一般贸易。在剩余的4660家加工贸易企业中,43%的企业已拥有自主品牌,36%的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全市1678家加工贸易企业设立了研发中心或内设研发机构,464家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两年来,东莞连续跻身海关总署评选的“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前三位。一个自主性更强的开放型经济和国际化水平更高的开放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改善营商环境??
大力推动重点领域改革突破
今年,依托于省市共建的商改基地,东莞再度成为全省商事制度改革的先头兵。东莞市商试企业分布式集群注册托管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商改基地的公司,其总经理张力心收到了首张东莞农商行电子执照结算卡。
“相比较之前传统结算模式,现在我们凭借此卡就可在网上直接办理企业信息变更,更加省时省力。”张力心说,不仅是企业信息变更,以后企业结算、转账等金融业务,都可在柜台及自助设备上办理,极大地缩减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
这只是商改基地内推进电子化登记、集群注册、多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的其中一项。目前,已有包括放宽集群企业住所登记限制、全面推广应用“银证通”、推进全程电子化+人工智能、试点香港公证文书简化版改革以及推进智慧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三大重点工程,打造科学监管协同创新平台等多项政策在商改基地先行落地。
“今年东莞全面压缩开办企业时限。将开办企业全流程,包括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公章、申领发票3个环节,力争压缩至3个工作日完成。”东莞市工商局副调研员张志云说。
改善营商环境,除了提高“宽进”的效率,还要“严管”以维护市场的有序。
为了更加高效与科学地对市场主体进行监管,东莞探索并构建了“一平台、三工程”市场监管体系,即打造市场监管协同创新平台,并推进智慧监管工程、协同监管工程和信用监管工程。
依托“智网工程”信息系统,以专业市场、集贸市场为试点,按照“党政统筹、部门指导,社区协同、物业自治”的协同共治原则,东莞将部分市场监管事项委托给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和队伍的社会单位履行,实施网格共治管理。
对科学市场监管的成功探索,让东莞“一平台、三工程”市场监管体系获评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这也是东莞商事制度改革的里程碑。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127854户,同比增长17.15%。实有各类企业(含分支机构)490808户,同比增长23.37%。
近日,《东莞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印发。从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打造完备优质的要素环境、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深化市场监管综合改革等8个方面,部署了38项改革任务。
作为广东省4个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东莞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把东莞市打造成为审批流程最优、开办企业最快、收费项目最少、经营成本最低、服务效率最高、企业群众办事最方便的营商环境高地。
面向新时代,东莞已经开启新的出发点,凝聚起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