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于审批程序多、主体多、时间长,工程建设项目一直是行政审批改革的痛点和难点。3月12日上午,市发展和改革局与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联合召开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松山湖市级试点专区(以下简称“试点专区”)全面收件动员会。全面收件工作检验各项改革任务,通过检验完善力求把试点专区打造成为企业满意的最优审批服务大厅,为东莞相关改革翻开新篇章。
根据部署,试点专区将从2019年3月15日起,按照东莞市企业投资建设工程项目审批事项清单,面向全市范围办理市级窗口业务。非特殊情况,原则上要两个工作日内关闭清单内60个事项的市级办理窗口。除了市级窗口业务,委托下放至“一园六镇”(松山湖以及茶山、寮步、大朗、大岭山、石龙、石排)办理的业务也同时在专区提供收件服务。
本次试点专区全面收件动员会,是东莞深化落实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专项改革的一个关键节点。此外,试点专区的全面收件将有效带动市级审批服务实体大厅的建设工作,做好市民服务中心全面衔接,为下阶段进驻市民服务中心实现全市范围收件夯实基础。
市政府副秘书长卢汉彪在动员会上指出,各部门要围绕主要工作部署以及此次动员会相关要求,统一思想,一鼓作气,在全面收件工作中重新审视统一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完善审批体系等各项工作,不断完善,真正做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同时,要抓准改革方向,有序推进改革落地,齐心协力研究每一个细节,保障顺利实施。
据悉,试点专区于2018年8月31日正式启动运行,可受理涉及建设工程项目的21个部门共60个事项。共设置12个综合办事窗口,基本实现一个口无差别收件,通过并联审批协调会、联合验收会等,实现由以往的“企业跑部门”变为高效的“内部协调,统一结果”,建设工程项目办理事项和审批时限均实现压缩50%以上。
【现场体验】
模拟办事窗口收件全程仅用9分钟
试点专区运行情况如何?窗口收件、业务流转和办结出证效率是否提高?动员会议开始前,与会人员参观了试点专区,对前台导办、综合窗口收件、后台审批、联合审批等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观看了窗口收件、业务流转和办结出证的情景模拟。
记者看到,“办事群众”模拟前来办理“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备案”,从前台咨询到拿到材料收件通知书,整个过程耗时9分钟。
“收件工作只是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中一个小环节,要在每个环节上都全力服务企业,做到服务全流程、全覆盖,才能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办事的便利。”卢汉彪表示,企业和当事人的获得感才是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试点专区正式对外试运行,经过半年不断完善,目前总体运行情况良好。截至2019年3月8日,试点专区共为84家企业成功办理了885项业务。另外,试点专区已成功为凤岗翡翠花园、广东顺联动漫等完成了施工许可阶段审批业务的一套材料申报和并联审批,业务全部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实现统一发证。窗口人员经过涵盖服务礼仪、业务知识、收件技能、法律法规和系统操作、跟岗学习等系统培训,服务能力大幅提高,收件时长进一步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