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24日上午,市政府召开“实施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工作推进会”,全面部署实施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出席会议并强调,东莞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产业基础优势,建立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打造“技能人才之都”,推动“数量型人口红利”向“质量型人口红利”转变,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市领导喻丽君、梁佳沂等参加会议。
引进培养万名紧缺“工匠精英”
技能人才是东莞制造业发展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德国、日本之所以成为制造业强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一大批技术精湛的工匠。
肖亚非说,东莞正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对接重大的战略机遇,振兴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必须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尤其是适应新技术新产业发展趋势的技能人才。
东莞计划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力争到2020年实现“十百千万”目标。其中,“十”指技术工人比例提升10%以上;“百”指开发认定100个技能培训规范标准,建设100个“技师工作站”;“千”指向社会提供1000门以上培训课程;“万”指培养1万名国际化技能人才,引进培养1万名急需紧缺“工匠精英”,推动100万人提升技能学历素质。
肖亚非强调,镇街(园区)要结合各自的产业特点,按“一镇一品”特色,加快引进和培养市场急需紧缺的“工匠精英”,与产业升级作精准的衔接。各部门必须从支撑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东莞高质量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才基础。
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能够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人口红利与企业协同发展。第一批敢为人先、“洗脚上田”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为“东莞制造”提供了破土而出的原生动力。东莞“海纳百川”的城市胸襟,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者大军,为高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支撑“东莞制造”逐步迈向中高端。
肖亚非坦言,当前劳动力短缺、成本上涨压力日益突出,“数量型人口红利”已难以为继,技能人才的供给与产业升级的需求之间矛盾亟需突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成果的转化、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技术精湛的技能人才。
肖亚非强调,东莞未来的发展,既要发挥原有的成本和区位优势,努力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城市品质,更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增强城市对产业的承载能力,发挥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助推动力。他要求各镇街(园区)、各部门,要以打造“技能人才之都”为牵引,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提升市民的素养,推动“数量型人口红利”向“质量型人才红利”转变,全力开创技能人才工作新局面,为我市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新的贡献。
相关新闻
100名“首席技师”受表彰
本报讯(记者周桂清)昨日,在实施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推进会上,市领导还为2018年选树的“首席技师”代表颁发证书,向2018年第一批“技师工作站”授牌,助力东莞打造“技能人才之都”。
据悉,我市于2016年起实施“首席技师”培养计划,鼓励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设立“首席技师”,以解决企业的生产操作难题,参与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按照计划,到2020年,东莞要培养500名“首席技师”。昨日,今年选树的100名“首席技师”均出席会议,孙德凤、赵火炎、卢子忱、殷旺、查献刚、潘光容、张更勤、王刚、赵阳、李政等10名代表,由市领导颁发“首席技师”证书,鼓励他们再创佳绩。
另外,我市于2014年启动技师工作站建设,今年有6个单位获批设立“技师工作站”。他们分别是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邮电人才服务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新奥燃气有限公司、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罗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培养电子通讯、邮电技术、电器研发、模具设计等技能人才。如今,全市培养技师的工作站已达1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