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走基层-广东学校体育工作调研采访活动”走进松山湖实验中学,由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6家中央媒体及5家教育、体育行业媒体代表组成的调研团通过座谈会、现场观摩学校特色足球项目、篮球社团训练展示课程,深入调研松山湖开展体育教育的方法及成果。

“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非常重要的,提高文化成绩和重视体育并不矛盾。”座谈会上,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松山湖实验中学校长万飞以《无体育,无未来!》为题,介绍了松山湖实验中学在体育工作方面的基本保障、课程建设、创新评价、协同推进举措及工作成果。
据悉,松山湖实验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中学,是“办学特色化、课程多元化、施教科学化、校园智能化”的现代化学校。该学校先后被评为东莞市首批品牌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广东省青少年足球推广学校、东莞市体育特色学校。学校体育科组被评为东莞市首批“品质课堂”实验教研组。校足球队在2021年和2019年获得东莞市中学生足球赛冠军。
万飞表示,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是学校办学的第一愿望,在此基础上再培养有担当、善沟通等优秀品质。

秉持身教重于言教的理念,松山湖实验中学的14个体育类俱乐部也面向教师开放,让各科老师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与学生们一起运动。于是,越来越多的老师与学生达成了互助共进的锻炼约定,一起坚持每天跑两圈、一起每周打两场篮球……学生们在奔跑中发现了运动的快乐,培养了良好的运动习惯和遇事不怕难的毅力,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学习了为人处事的道理。
此外,学校举办“父母学堂”、组织家庭教育协会,让“无体育,无未来”的理念深入每一位家长的心中,为孩子的运动时间争取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万飞补充道:“其实,学生有一些青春期的烦恼与家长、老师都聊不畅快,但是打一场球就能让它烟消云散。”
正值上午的最后一节课,学校操场、篮球场、体育馆等运动场所人气十足。阳光下,学生们活力四射,有的在列队跑步,有的在做俯卧撑,有的忙着抢篮板,体育老师守候在旁,给予专业及时的指导。
“松山湖实验中学有哪些有特色或者是好的经验可以复制传播?”调研团的记者问道。
万飞表示,首先,要高度重视体育工作,通过丰富的培训宣讲活动,让每一位老师、家长和学生都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做到观念先行;其次,学校体育工作应有相应的配套制度及流程,如设施保障、场地保障、师资保障等;学校要想方设法建立一套可操作、有价值的体育课程体系,做好顶层设计,包括特色课程设计、一系列体育活动节等;最后,学校应设计评价体系,以评价牵引促进学生找到差距,从而主动进行体育运动和训练。
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据松山湖科教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松山湖园区的许多中小学都走出了符合自身校情的体育特色发展之路:松山湖中心小学有花样跳绳和篮球特色项目,其跳绳队曾在亚洲跳绳锦标赛获得1金、2银、1铜的优异成绩,篮球队于2021年夺得小学生篮球比赛冠军;松山湖实验小学则以足球见长,校足球队多次荣获东莞市小学生足球赛冠军。值得一提的是,在历届东莞市小学生运动能力展示活动中,松山湖学子屡次收获一等奖。
“专项技能的发展离不开园区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视。”松山湖科教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2022年广东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抽测中,松山湖园区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84.07%,此水平位居东莞第一。此外,松山湖体育教师实训科研两手抓,屡次在国家和广东省学生运动会科报会上取得佳绩,如2022年在广东省第十三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中获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