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上午,首期投资17亿元,占地370亩的东莞理工学院国际合作创新区奠基仪式在松山湖科学城举行。
国际合作创新区奠基仪式
同日上午,由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东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杨振宁先生命名,中国工程院何镜堂院士领衔指导设计的东莞理工学院杨振宁教研楼也正式启用!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广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龚建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市长肖亚非、副市长黎军,松山湖管委会主任欧阳南江,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校长马宏伟等人出席活动,并一同参与了活动后举办的“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共建工作推进会”。
“当下有为、前景可期、未来可待”
2019年7月6日,省教育厅、省科技厅、东莞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
一年多来,四方共同努力,通过增加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共建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推进建设国际合作创新区等多重支持,使学校在师资队伍和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学校即将迎来自己的‘三十而立’,正是茁壮成长、活力无限,可以出成绩、出成果的阶段。”在推进会上,景李虎给学校未来的建设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人才中心地位;二是学校要主动融入区域科技重大创新的体系,深度参与松山湖科学城的建设,用好外部条件来加快学校的特色发展。
“东莞理工学院要示范什么?这个值得大家深思。”景李虎表示,学校要在能够做示范的方面深化改革,创新办学理念,创新工作的组织方式和机制体制;要进一步集中力量做好学校的明星专业和核心学科,把学校建设和东莞的教育、科技、产业、金融等关键要素结合在一起来产生创新。
龚建文对于学校重点建设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服务三大特色学科专业集群,聚焦新材料、信息、生命、智能制造等领域,以及确定16个新一轮校级重点学科等工作表示认可和赞赏。
“学校位于松山湖科学城,周围的材料实验室、散裂中子源,以及未来可能‘落户’的南方光源等大科学装置,都可以为学校的产学研起到辐射带动作用。”龚建文说,“学校未来要把科技创新作为主要抓手,利用好周围资源,实现更大发展。”
肖亚非认为,东莞有信心将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成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因为东莞有这样的迫切需要,也能提供强力的支撑。
“我们有近1400万的人口、近万亿的GDP、18万家制造业企业,还有大量的创新研发机构做后盾,同时也面临着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存在‘卡脖子’难题、城市科学人文素养需要提升等问题,这些都需要东莞理工学院的支持。”
“打铁还需自身硬”
“十三五”期间,东莞理工学院引进了大约700位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新建了12个高水平科研平台,学校年度科研经费达到近5亿,入选国家、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有95个项目入选2019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联合基金拟立项名单,学校的工程科学学科还进入了ESI全球1%学科,作为地方应用型大学走在全国前列。
11月28日培土奠基的国际合作创新区是东莞理工学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重点规划内容,目的是打造科创发展新引擎、工程教育新平台、国际合作新载体和品质东莞新亮点。
成洪波表示,未来要把国际合作创新区建设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增长极,成为展现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成为学校全面参与和服务大湾区综合型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重大平台,成为支撑引领东莞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基地。
欧阳南江也在讲话中指出,未来松山湖将和东莞理工学院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大力构建协同创新体,建立合作共赢的协同创新机制,深度对接全球优质科教资源。“松山湖管委会将全力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国际合作创新区建设,携手学校建成高标准的国际合作创新平台。”
杨振宁教研楼启用仪式现场
同样在11月28日启用的杨振宁教研楼在建设之初即受到东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将教研楼“建成最有风格、最有特点的教研楼”。
在启用仪式上,杨振宁专门录制视频致辞,“从1993年初次到访东莞理工学院至今,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东莞理工学院所处的东莞,在经济社会方面的发展是世界瞩目的,学校也在理工科建设、在科学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他勉励学生们要把握时代机遇,珍惜在这个潜力无限的学校中读书的机会,为自己、为家人、为国家民族努力创建更美好的未来。